繁体版 简体版
400TXT > 科幻 > 这世界危在旦夕 > 分卷阅读1447

翼外形都尚未确定,更别提进行飞机操控的襟翼、副翼、尾翼的成熟设计。

两架‘1910’进行了大概半小时的飞行表演,其展现的性能给现场所有人极其深刻印象。

国防军官兵自然大为高兴,各国外交官则直接向周青峰打听中国侦察机的性能......以及售价。

售价?

你们想买不成?

开口的是奥匈帝国武官,紧接着意大利和沙俄武官也凑了过来。他们先是询问飞机的性能,并希望能近距离参观。

英美德三国是被选者控制政府,肯定不会要中国的飞机。沙俄和法国的被选者势力也很强,虽然目前还没他们什么消息,但想来也不也会低头。

但这世界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呀。

周青峰扫了一眼被邀请来参观的各国公使,发现日本、法国、葡萄牙、乃至南美的巴西、秘鲁、墨西哥等外交人员都很有兴趣。

有些是真有兴趣,有些则是忌惮又渴望窃密。

周青峰大手一挥,抓起检阅台上电台话筒,对空呼叫道:“这里是地面检阅台,呼叫‘侦查一号’‘侦查二号’。你们可以降落了。”

电台就放在检阅台的桌上,外观是个带好些旋钮的木头盒子。盒子里很快传来带电流杂音的回复,“一号明白,二号明白。”

一同坐在检阅台的记者和外国武官都把注意力放在天空上,此刻才意识到这不起眼的小玩意可以进行无线通讯。

日本武官冈山源方发出哗然的惊讶声,急切的靠近,瞪大眼睛瞧着周青峰手边的电台,仿佛见到无价之宝般问道:“周先生,你手里的是无线电?”

“是啊。”

“它可以跟飞机进行通话?”

“这有什么稀奇的?”

这当然稀奇了!

在场的武官可都是识货的,把飞机和电台结合在一起,对地面的时间敏感目标可以做到实时监控,这就不是简单的侦察机了,而是居高临下的炮兵校侦机。

无线电不稀奇,1898年,马可尼进行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讯。语音通讯也不稀奇,1906年美国佬就搞过广播电台。

电子管也不稀奇,1904年英国佬就发明了。

但当前的电台体积很大,远距离通讯需要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发射电线,绝对不可能做到很小,小到可以装在飞机上使用。

能把以上要素整合起来使用,这代表相应的科技水平获得了跨越性的进步,已经跟当前主流水平出现十年以上的代差。

要知道苏联在二战时都没法给每个坦克配电台,别提现在一战都没开打的时间点。全世界能批量生产短波电台的就只有几家被选者势力。

两架三翼机降落,立马被几十号外国武官和记者围了起来。他们绕着小巧的侦察机转了又转,还拉着飞行员问东问西,恨不能亲自上去体验飞行。

‘1910’型三翼机还太原始,目前两架只能叫验证机。按杨总师的说法是临时赶制出来练手,证明整套生产流程,训练工人和技师,培养人才。

后续进行优化,单单把发动机油耗降下来,其升限和航程将几倍的增加。周青峰爆出来的数据是按‘生产型’来算的。

最快时速150公里,升限5000米,航程半径两百公里,必要时可以装两挺机枪或炸弹进行空战或对地攻击。

当前各国设计的飞机都还处于实验和竞技阶段,是少数人玩票的产物。否则德国在一战时就不会大规模使用笨拙而昂贵的飞艇。

周青峰展示的是实用化的飞机,这等数据至少是一战后期战斗机的水平,大大超出当前各国的认知——有轻巧灵活又廉价的飞机,谁还用巨怪般的飞艇啊?

这又是一种将改变战争规则的装备。

日本武官悄然问道:“周将军,请问贵方一年能生产多少架这种飞机?”

“一年一千架吧。”周青峰随口爆了个数。在他看来,这飞机没啥技术含量,除了发动机要费点功夫外,整个机体不会比造家具难多少。

就算是发动机,有‘圣光’团队的人员和技术加持,全国各地的十几家发动机厂都将进入井喷式的高速发展期。产品质量数量都将快速提升。

周青峰不敢说比其他对手好,毕竟英美工业实力太强,目前超过中国百倍以上。但这种玩具般的初级三翼机应该不是问题的。

一年一千架?

冈山源方对这个数字报以百分百的怀疑,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